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(UCP1),也被称为热原蛋白,由UCP1基因编码,是在棕色脂肪组织中发现的线粒体载体蛋白,它用于通过不颤抖的产热产生热量,并在数量上对抵消婴儿的热量损失做出重要贡献,否则这些热量损失会因其高表面积-体积比而发生,它介导的棕色脂肪中的热量产生解耦呼吸链,允许以低ATP产生率实现快速底物氧化。
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技术:将捕获抗体包被于酶标板上,捕获样品及标准品中的待测物UCP1,清洗后,再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检测抗体进行孵育后清洗,形成“捕获抗体-抗原-检测抗体”免疫复合物,随后加入链霉亲和素偶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孵育,待孵育结束后清洗,接着加入TMB显色后,若样本中有待测物则显蓝色,加入终止液停止反应。检测过程中游离的成分均被洗去,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OD值,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待测物的含量呈正比,通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出样本中UCP1的浓度。
样品收集后若在 1 周内进行检测的可保存于4℃,若不能及时检测,请按一次使用量分装,冻存于-20℃(1个月内检测),或-80℃(6个月内检测),避免反复冻融,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,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。
试剂准备工作
如果洗涤液/稀释液(20×)有晶体析出,需在37℃下加热⾄晶体全部溶解。用蒸馏水1:20稀释(例如:1mL 浓缩洗涤液加入19mL的蒸馏水)
标准品配置
试剂盒中取出标准品,准备7个试管,先从200ng/mL标准品(200μL)按需吸取一定量用1×稀释液稀释至10ng/mL(例:50μL的标准品母液+950μL的1×稀释液,制备得到1000μL的10ng/mL浓度标准品),随后在6个试管中分别加入500μL的1×稀释液,在这6个单独的试管中将10ng/mL标准品依次2倍倍比稀释至6个梯度,共配制7个浓度的标准品,依次为: 10ng/mL、 5ng/mL、 2.5ng/mL、 1.25ng/mL、 0.625ng/mL、 0.313ng/mL、 0.157ng/mL,从最高浓度标准品溶液中吸取500μL标准品到下一个试管中,轻轻吹打混匀,以此类推进行标准品的倍比稀释(如图所示),1×稀释液用作零浓度标准品(0ng/mL)。
抗体工作液配置
酶结合物工作液配置
备注:如待测样本中UCP1浓度高于标准品最高值,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。
以下数据和曲线仅供参考,实验者需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建立标准曲线。
标准品浓度(ng/mL) |
10 |
5 |
2.5 |
1.25 |
0.625 |
0.313 |
0.157 |
0 |
OD值 |
2.412 |
1.779 |
1.098 |
0.779 |
0.443 |
0.203 |
0.185 |
0.066 |
校正OD值 |
2.346 |
1.713 |
1.032 |
0.713 |
0.377 |
0.137 |
0.119 |
0 |
下图所示标准曲线仅供示例,结果计算应以同次试验标准品所绘标准曲线为准计算样本结果
重复性
板内变异系数小于10%,板间变异系数小于10%。
其他相关蛋白在稀释缓冲液中制备为50ng/mL,并测定交叉反应性。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交叉反应。